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流程

2025-08-22

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流程是一个系统且严谨的过程,旨在减少环境污染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,具体流程如下:

  1. 收集与运输:废旧铅酸蓄电池通过专用环保车辆运至熔炼厂仓库,运输过程中需确保电池外观完整,防止碰撞和挤压,避免电解液泄漏。
  2. 电解液处理:将废旧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倒入沉淀池,通过添加化学试剂进行中和、沉淀等处理,以减少硫酸及重金属离子对环境的污染。处理后的废水需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或回用。
  3. 拆解与分类:专业人员对废旧铅酸蓄电池进行拆解,将外壳送至塑料回收厂进行专门处理,隔板则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厂家进行回收再利用。拆解过程中需格外小心,防止电解液溢出。
  4. 冶炼与提纯:分拣后的废极板被送入大型反射炉中进行冶炼,通过高温熔炼使铅等金属熔化分离出来,最终制成铅锭,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。冶炼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,以确保铅的回收率和纯度。
  5. 废水与废渣处理: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流入沉淀池,与电解液一起进行药物处理,确保水质安全。产生的废渣则送往专业的炼铁厂进行处理,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。
  6. 废气处理: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烟通过布袋除尘装置进行净化处理,确保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后予以排放。这有助于减少含铅烟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。

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的环保措施


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过程中,为减少环境污染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,需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,具体如下:

一、收集与运输环节

  1. 专用车辆运输
    使用符合防泄漏标准的专用环保车辆运输废旧铅酸蓄电池,避免运输过程中因碰撞或泄漏导致电解液污染环境。

  2. 合规贮存管理

    • 贮存场所需具备防雨、防渗地面,并配备耐腐蚀容器及废气处理装置。
    • 收集网点暂存量不超过3吨,贮存时间≤90天;集中转运点贮存时间≤1年。
    • 贮存点应设置固定区域边界,采取隔离措施,并张贴危险废物设施标志。
  3. 转移联单制度
    运输过程需执行危险废物联单制度,确保废旧电池的流向可追溯,防止非法倾倒或拆解。

二、拆解与预处理环节

  1. 电解液安全处理
    • 将电解液引流至沉淀池,通过添加化学试剂进行中和、沉淀处理,减少硫酸及重金属离子对水体的污染。
    • 处理后的废水需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或回用。
  2. 外壳与隔板分类回收
    • 外壳送至塑料回收厂进行专业处理,避免塑料降解产生的微塑料污染。
    • 隔板送至具备资质的专业厂家回收再利用,防止含铅材料流失。

三、冶炼与提纯环节

  1. 密闭熔炼工艺
    采用密闭反射炉进行冶炼,减少铅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。

  2. 废气净化处理

    • 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烟通过布袋除尘装置进行净化,确保铅尘排放浓度≤8mg/m³(部分标准要求≤更低值)。
    • 配套建设酸雾吸收系统,减少酸性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。
  3. 废水循环利用

    • 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流入沉淀池,与电解液一同进行药物处理,实现水质安全后回用或达标排放。
    • 部分企业采用零排放技术,将废水全部循环利用,减少水资源消耗。
  4. 废渣资源化利用

    • 冶炼产生的废渣送专业炼铁厂处理,或根据铅含量返回熔炼炉再次利用。
    • 炉渣中铅含量较低的可作为水泥原料,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、资源化。

四、全过程监测与管理

  1. 在线监测设备
    企业需安装废水、废气在线监测设备,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浓度,确保达标排放。

  2. 土壤与地下水监测
    定期对厂内及周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监测,评估处理过程对环境的影响,及时采取改进措施。

  3. 人员健康管理
    对所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,配备防护装备,降低职业暴露风险。

五、政策与标准支持

  1.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
    根据《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》,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需落实“谁生产,谁回收”的责任,建立与销售量相匹配的回收体系。

  2. 技术规范与排放标准

    • 遵循《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》(HJ 519-2020),明确收集、贮存、运输及资源再生利用的技术要求。
    • 铅回收率需≥98%,熔炼废气中铅尘排放浓度需≤更低标准值,推动行业技术升级。
  3. 信息化追溯系统
    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废旧电池的回收、运输、处理全过程,实现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责任可究。


业务咨询

留言

我们的产品